糖尿病患者一天注射几次,有严格的规定吗?
发布时间:2019-11-06

1型糖尿病患者天天要注射胰岛素,那一天打几次好呢?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还是一天打多次对控制血糖有帮助呀?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位大夫最近接诊到一位患者,他在两年前诊断了1型糖尿病,第一次住院是因为酮症酸中毒,住院期间大夫一直给他胰島素强化治疗方案:睡前打基础胰島素联合三餐前打餐时胰島素,血糖控制好出院后,这位患者因为嫌麻烦,自己停用了睡前的基础胰島素,但是仍然坚持三餐前打胰島素,结果过了几个月又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

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位糖友打的餐时胰島素仅仅只能维持4-6小时,这样就会造成每天12h左右的时间,身体是处于缺乏胰島素的状态,1型糖友体内缺乏胰島素超过6h,就会开始产生酮体。由此可见,1型糖友需要一种能持续不断为身体提供胰島素的输注方案。

1920年代,胰島素最初用于糖尿病治疗时并没有特定的给药方案,随着对正常人体胰島素生理性分泌模式的发现,发现1型糖友需要注射两种类型的胰島素:第一种是针对饭后胰島素分泌缺乏的餐时胰島素,另一种是能够维持空腹状态下血糖平稳的基础胰島素。 在那个年代,动物胰島素就是餐时胰島素,而鱼精蛋白锌胰島素发挥着基础胰島素的作用(科学家在鱼类的精子中提取了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与动物胰島素结合后可以延长动物胰島素的作用时间,达到16-18个小时)。

胰岛素的研究发展史

到195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问题,胰島素治疗虽然可以延长1型糖友的寿命,但是当时单一的胰島素治疗方案并不能将患者的血糖控制至正常人的血糖范围,也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科学家开始思考2个问题,第一,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否能够降低1型糖友的并发症发生率?第二,有助于1型糖友血糖控制达标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基于以上两个问题,1983年美国启动了“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研究对象均为1型患者,第一组患者接受以血糖达标为目的的胰島素强化治疗,第二组患者继续接受传统的治疗,并不要求严格控制血糖。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更高并且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并且这两组患者的结局差异一直保持到了30年以后。

基于DCCT研究的结果,“代谢记忆效应”的概念被提出,即为1型糖友病程早期的血糖达标有助于预防和延缓远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这个研究的结果影响深远,直到今天“胰島素强化治疗”仍不断被证实对1型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有效且获益长远。

什么是胰島素强化治疗?

是指以血糖控制达标为目标的一种胰島素给药方案,对于体内胰島素几乎完全缺乏的1型糖友,主要推荐2种给药方式:

第一种,餐前打“餐时胰島素”联合每日1-2次“基础胰島素”,简称为“三短一长”方案;

第二种,胰島素持续皮下给药(胰島素泵给药方案)。

如果是残留胰岛素分泌量相对较多的1型糖尿病患者,能够严格控制饮食和生活作息),那么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适当的降低打胰岛素的次数。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QQ咨询 微信

服务热线

400-1155-022